古田县图书馆——国家三级公共图书馆 走进古图 全民读书 地方文献 视频点播 特色专题 读者互动

地方文献

本馆公告


经过精心策划、设计,我馆网站于2013年1月正式开通使用,标志着我馆与国际网络接轨,迈进新的阶段!网站内容还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欢迎读者朋友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会予以采纳!

按照省文化厅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实施方案和标准,古田县图书馆自2010年起统一实施对外免费开放。

便民服务

特色文化专题:圆瑛文化

特色文化专题:圆瑛文化

圆瑛大师与古田佛教
添加时间:2014-04-04

    编者按:2011年11月22日到24日,圆瑛法师与佛教文化研讨会在福建省古田县隆重举行。古田县政协研究室朱振清(笔名石言)在会上发表题为《圆瑛法师与古田佛教》的论文,他从三个方面简述了圆瑛法师成长与古田佛教的因缘,出家后不忘家乡佛教事业,支持家乡佛教发展以及他作为佛教领袖和佛教徒的楷模给家乡佛教留下的深刻影响。论文摘要如下:

    圆瑛大师是古田人,他从古田走出,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成为我国佛门的领袖。但是大师根在古田,不管走得多远,他与古田的渊源关系,始终铭刻于心。故土养育了他,他更是深深回报了故乡,给故乡留下深刻的影响。

    一、生在信佛人家  从小与佛结缘

    大师从小出生在虔诚的佛教徒家庭,降世颇具传奇色彩。父母结婚12个年头,母亲未能怀孕,祖母到处求神拜佛,其母阙氏更是天天吃斋念佛,祈求菩萨赐子,一家人都成了虔诚的佛教徒。不知是佛祖慈悲,还是上苍有灵,在其母29岁高龄时,终于怀上龙胎。大师降世,让吴家人欢喜异常,更加坚信念佛的好处,加深了对佛教的信仰。生于斯,长于斯,大师从懂事开始,就感知到佛祖的存在,感受到佛恩的庇佑。

    古田厚重的佛教历史是大师成长的根基土壤。古田佛教历史悠久,始于唐,兴盛于宋。其时杉洋禅林寺、秀峰崇圣寺、泮洋大田寺等盛极一时,僧人均达千人以上。古田的几个大寺院,都始建于唐、宋时期。如极乐寺,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原名天宝寺,由志文禅师创立,位于城西北极乐村。天王寺,建于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由僧人南普所建,位于利洋村。观音堂,原名西峰寺,唐开元年由僧人法超所建,位于西丰里。吉祥寺,建于宋太平天国八年(979年),寺门前有一座实心塔,即为全省闻名的十大名塔之一的“吉祥塔”(迁城时移到新城塔山公园),位于旧城内。弥勒寺,北宋大中祥符年建(公元1081年),位于城北利洋村。这些佛寺虽经历代战乱,却历久不衰。据古田县志记载,从唐到民国全县计建寺院161所,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尚有51所,民国后期还存17所,大都分布在城关及其附近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乡镇,如平湖、杉洋等。寺院中比较有名的是极乐寺、吉祥寺、天王寺、弥勒寺、观音堂,齐云寺、禅林寺等。寺院之多尤以平湖为甚。在大师出生地端上村周边,就有赖墩村的显德寺,玉库村的报慈寺,玉源村的凤栖寺,溪坂村的善庆寺和双峰寺,凤埔乡的齐云寺。以极乐寺为首的这些寺院,传承了佛寺的千年香火,并在邑中形成浓厚的佛教信仰氛围,同时也把佛教文化带给古老的古田,其中还流传着不少佛教人物故事。如:平湖富达人祖先蓝文卿二舍田庄,捐兴雪峰崇圣禅寺;从古田走出的著名高僧,被宋仁宗封为“广济大师”、“紫印法眼禅师”的行深法师,被宋神宗封为“净照禅师”的道臻法师和近代重兴雪峰崇圣寺的曹洞宗45代传人,文武超群的达本老和尚的动人故事等。这些佛教界的大德高僧,以他们不同凡人的动人传说,在大师成长的端上和他青少年求学的旧城民间口口相传,润物无声。

    大师出生在笃信佛教的家庭,对佛教传奇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小喜欢听佛教伟人的故事,特别是出生在平湖的达本老和尚的传说,大师听起来格外亲切,达本老和尚崇文尚武、苦行修道成为他从小追求的偶像。大师青少年在家乡和旧城求学期间,节假日尤其喜欢流连游览寺院,佛诞、法会都让他心仪神驰。古田古老的佛教文化遗产,脍炙人口的诗章,如:“桥环流水绿溶溶,殿阁弯然镇象龙。半壁石槽通雪窦,一龛丽宝占雪峰。挂岩屋似六和塔,入路门如九里松。遥想空庭明月夜,浮屠挂树影重重。”“古佛住精蓝,当窗拥翠岚。鸟啼山以北,花放径之南。挥尘云千里,鸣钟月一潭。前朝兴废事,闲坐问瞿昙。”“宝塔亭亭影自横,回廊月寂静无声,片时闲亦山中福,几卷经残灯尚明。”“前有万年山,喜雨桥,四会亭;后有西竹俺,半仙岩,极乐山。”等等,充满诗情禅意,更使他神迷。从小到大,大师在成长的旅途中,佛教给他留下深刻的烙印,使得他从小佛缘深种,从而影响了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让他最终走进了佛门。

    二、不忘桑梓之情  随缘报恩故里

    大师20岁离开家乡,涌泉出家,从此潜心苦修,讲经宏法,爱国利生,蝉联七届中国佛教会会长,为新中国第一任佛教协会会长,位及巅峰,但他始终不忘桑梓之情,随缘报恩故里。      

    1897年,大师出家到涌泉寺依妙莲和尚受具足戒后,不久就投奔雪峰崇圣寺,亲觐少时的偶像达本和尚,修学苦行与威仪。他发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寺里干起炊事杂工,赢得达本方丈的垂顾。随后,在达本和尚的指引下,便到外地修行求道。1927年,大师修学有成回闽,达本和尚传法与他,为曹洞宗46世,并把崇圣寺住持的重任交给了大师。其时古田极乐寺为雪峰寺下院,大师在住持雪峰寺的同时对极乐寺更是关心。他极力募资修缮雪峰寺及极乐寺,严格寺规戒律,促使俩处丛林香火更加旺盛。他的心志在其上座时所吟诗中可以看出:“一别兹山三十年,算来空费草鞋钱。今朝振锡归桑梓,坐断云峰最上巅。”

    1933年冬,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政 府。蒋介石调集军队入闽镇压。1934年1月,双方在古田县城发生激战,城内吉祥寺吉祥塔亦受炮弹震动塔身倾斜,千年古刹极乐寺毁于这场战火。

    1934年,远在上海的圆瑛法师得知旧城吉祥寺吉祥塔因受炮火的影响,塔身倾斜,有危及四周民房和行人之虞,遂铭记于心,为修塔多方募捐,并委托雪峰寺监院通明法师,聘浙江匠人顾莲成修旧如初,杜绝后患。

    极乐寺位于古田城西北,处于鹫峰山下,山水景致尽极之处。这座古香古色的千年名刹,历经沧海桑田,几毁几兴,始终以佛教重地之形象,给人们留下难忘的记忆。每逢初一、十五或佛诞纪念日,远近信众便会纷纷前来进香朝拜。寺中僧众,也时常为地方升平,人民安康,启建祈福消灾道场法会,为合境平安,人民幸福祈祷,从而使佛教活动频频不绝。圆瑛大师少年时,曾为考取功名在旧城读书。他寄居关帝庙,修学明伦堂,偷闲喜欢游览极乐寺,聆听住持讲经宏法。在县学教喻的指导下,他考取了秀才,打下一生事佛的儒学基础,极乐寺也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极乐寺被毁后,大师的俗家弟子胡震居士随即发起重修,然而由于资金等困难被迫停工。1934年夏,圆瑛大师得悉,十分着急,毅然接手重建极乐寺,让胡震居士继续负责具体事宜,陆续寄来修建资金,并不时敦促工程如期完工。竣工之时,他还特意恳请时任国民政 府主席的林森题写“极乐寺”三字寺名,自己题联“得到此中真极乐,不知何处是西天”,装饰山门。极乐寺在大师的主持下得以重建,引来僧众,香火垂旺。大师高兴之余写下《重兴古田极乐寺香积堂一绝》:“云厨香积尚留香,劫火何期剩此堂。今日重新存古迹,山门也有鲁灵光。”大师对家乡佛门的功德,让邑人额首称道,感念不己。

    1943年,大师在上海圆明讲堂迎来了家乡的第一批乡亲,谈起端上村民想兴学办校,教育子弟,苦于资金困难之事。大师听后,回想自己当年求学之艰辛,对老家人有此想法十分高兴。大师一生以宏法为己任,利生为天职。能为家乡办学出力,既可报效故里,又可利生积善,心中更是乐意,当即表示:“……家乡建校办学缺少资金,我当尽力支持,将努力筹款,分期分批寄回。你们回去后一定要动员发动全村民众,齐心协力,先建小学,后建中学。学校校园至少要10亩,好给乡下农家子弟创造一个良好的求学环境。端上和浙山两村隔溪相望,相处和睦,要建一座石拱桥,好让村民和学生过往方便也安全。”大师还对学校的选址、建筑设计等作了详细交代。乡亲们回乡后,按照大师的意思积极筹备建校。时值抗战,民生困苦,募捐艰难,大师为建校,千方百计设法筹款,陆续不断寄款回乡。历时一年,1944年秋,校舍初步建成,边开学边建设,直到1946年学校才全面竣工,命名为:“私立古田圆瑛小学”。学校建成后,开办小学1-6年级,招收临近9个村的少年儿童入学,学生最多时达80余人,为家乡培养了不少人才

    三、功德遗迹长存  影响历久不衰

    大师留下的有形事迹与无形精神深深影响着古田佛教界。

    1958年,为支援国家水电建设,古田旧城淹没于翠屏湖底。奇怪的是大师主持修建的极乐寺正好在水库最高水位线之上,安然无恙;吉祥塔却被原拆原建,搬到了新城塔山公园,成为镇城之宝塔保留下来。如今极乐寺几经修缮,焕然一新,可当时国府主席林森所题的“极乐寺”与圆瑛大师的题联“得到此中真极乐,不知何处是西天”依然装点山门,醒目引人。吉祥塔第四层石刻“雪峰寺住持圆瑛领监院通明募建”字样仍然清晰可见。端上村圆瑛小学历经60多年的风雨,被村民修葺一新,成为大师爱国抗战事迹展览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这些历史建筑文物,犹如时间年轮永远铭刻着大师的无尚功德,对古田佛教界仍有着广泛的影响。

    圆瑛大师是古田佛门弟子心中的丰碑。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大师义愤填膺,在上海圆明讲堂启建护国道场,通电佛教界,反对日军侵略行径。“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他组织僧侣救护队,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创办抗战医院、难民收容所,把佛家慈悲带给蒙难的国人。他二渡重洋募集抗日经费,支援前线抗战。为了抗战,他被日本宪兵抓进大牢,在面临生死存亡之关头,大义凛然,怒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表现出一个佛教徒英勇无畏的民族气节和无我精神。这些事迹,传至故里,令故人为之感动,倍受鼓舞。许多信徒追随其门下,为能成为圆瑛弟子而荣幸,成为圆瑛的门徒而自慰。在圆瑛大师影响下,古田佛教界以大乘佛教护国利生,勇猛精进的佛家精神为主导,积极为抗日救国而尽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大师爱国、爱教思想在古田发扬光大。大师开启了古田佛教爱国利生新风尚,让古田佛教与时代社会的发展同呼息、共进步。

    大师的弟子秉承大师的佛教思想,传经宏法,爱国利生,引领古田佛教界,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地方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古田佛教会原会长,圆瑛大师的徒孙胡慧仙居士为传承圆瑛大师的佛教思想, 1990年,她在古田佛教界同仁的拥戴下,带领一班人上北京、上海,赴香港、印尼募捐,筹资20多万元人民币,于极乐寺内兴建一座圆瑛大师纪念堂,赵朴初会长为圆瑛大师纪念堂题了字。纪念堂占地面积349.2平方米,内设大师享堂、陈列厅、宾舍等。供奉圆瑛大师塑像,陈列大师事迹,教育佛教徒时刻不忘大师的教导,爱国利生,多为古田的社会和谐,人民安康做出贡献。2000年,胡会长为方便佛教徒念经,多方募资,在新城解放路西桥头附近,兴建古田佛教会办公楼,设立念佛堂、办公厅、客厅、陈列厅、素食厅等,为古田佛教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圆瑛大师的学生提润法师,上一世纪40年代曾在上海楞严专宗学院求学,时任校长的圆瑛大师器重提润法师的正直人品和出众才学,师生因缘极深。提润法师对圆瑛大师故乡极乐寺深情向往,50年代初,他来到古田,住持极乐寺。提润法师宏法利生,普世济民,凭借自身高明的治癌医术,边修持边行医,对那些家境贫寒有病前来求治的群众,不仅不收费,而且还尽力资助,深受古田人民的钦敬。1989年,他出诊泰国回到极乐寺,获悉极乐村小学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时,当即决定捐资重建极乐小学。一年后,他应邀出任菲律宾马尼拉普陀寺和碧瑶市普陀寺方丈,并定居菲律宾,但始终不忘极乐小学的建设,前后捐资50万元建成极乐小学,后又捐款20余万元分别为极乐小学和湖滨乡中心小学建立了各10万元的奖教奖学基金会,获得省政 府颁发的捐资助学金质奖章。同时他还捐资400余万元扩建极乐寺,征地10余亩,重建铜佛楼、僧舍和大雄宝殿,使千年古刹旧貌焕然一新。

    提润法师住持极乐寺期间,传承圆瑛大师爱国利生的佛教思想,秉医济世,助教兴学、重修极乐寺,让佛教的灵光普及当地,留下了千古功德。

    如今的古田社会各界,仍然感念圆瑛大师开启的古田佛教新气象,古田佛教界人士正在为创建人生的心灵家园,为古田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努力。古田县政协应各界人士的呼声,编写出版了《圆瑛》文史资料专辑,让圆瑛大师佛教思想的普世价值,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参考资料:

    1. 新版《古田县志》

    2. 古田政协编写的《圆瑛》

    3. 古田佛教会撰写的《古田佛教会会长胡慧仙》

    4. 福州开元寺《芝山妙旨》2010年第9期陈国明文《治癌高僧提润法师誉满杏林》

友情链接: 福建省文化厅 |海西文化信息网 |BT盒子 |政府信息公开 |福建省图书馆 |共享工程采编发平台 |福建古籍保护 |图书馆工会 |图书馆学会 |电子期刊 |电子图书 |玉田在线 |中国国家图书馆

版权所有 福建省古田县图书馆 | Copyright ©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闽ICP备17012068号 1024*768显示最佳
2013年1月至今访问量总计: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