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古田县属于宁德市管辖,地理位置在宁德西边,与宁德毗邻。可是有谁知道,在离古田县千里之外的马来西亚国内,竟然有一个乡村名叫“古田芭”。
不是地名相同,重要的是那里居住的竟然全是地道的古田人,讲古田话,穿古田民间式样的服饰,吃古田乡间吃惯了的大米和番薯,种古田老农年年都种的黄瓜、丝瓜、茄子和空心菜,养古田人常养的猪、羊、犬、鸡、鸭,用古田农村家庭常用的桌椅、石磨、锄头和刀剪,就连办喜事办丧事也都沿用古田古老的习俗。比如,年轻人结婚,古田县现在旧习俗正在逐渐改革,许多旧习俗已不多采用,有的甚至已经被淘汰。而在马来西亚的“古田芭”,却还沿用古田古老的“哭嫁”、“梳头”、“讲好话”、“骂媒人”、“上花轿”、“拜堂”、“喝交杯酒”等习俗。
可以这样说,“古田芭”是古老古田的翻本,是过去古田的活化石。
“古田芭”的“芭”,是芭蕉的芭。在马来西亚,“芭”是地域之意,“古田芭”就是古田人居住的地域。
“古田芭”属马来西亚诗巫市管辖,规模相当于中国的乡镇。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保存这样一个古老古田的活版本,是十分罕见的。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地理孪生兄弟,古田知道它存在的没有几个人。无疑,“古田芭”对研究古田乃至闽东历史是很有价值的。
古田是著名侨乡。在上个世纪20年代,国内在三座大山压迫下,民不聊生,人们纷纷外出谋生。据最近访问过马来西亚古田芭的人回来说,古田芭的同胞就是上个世纪20年代飘洋过海去了马来西亚。
当年在古田芭定居的侨民共有五六十户人家,他们都经历过艰苦奋斗的拓荒历程。他们刚到马来西亚时,人地生疏,言语不通,处境十分艰难,他们大多从事出卖劳力替当地人割橡胶的劳动,挣工钱糊口。由于古田人能吃苦耐劳,颇受当地人欢迎。后来他们有机会自己垦荒种植胶林,并加入马来西亚籍。这期间,马来西亚先后沦为日本、英国等列强国家的殖民地,侨民饱受歧视欺凌。直到1957年,马来西亚脱离英国殖民地统治而独立。
古田芭里现在的居民,已经是当年古田侨民的笫三代。他们中间许多人已经不会说古田话,年轻人留学英国留学美国的很多,说的是英语。他们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中国古田,却没有机会回祖籍古田,但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深深的结,就是乡情。他们怀念故乡,热爱故乡。他们有一个乡人组织联谊会,叫做古田公会,成为古田同乡互助团结的纽带,传承古田地方文化的渠道。这个古田公会在古田芭世代相传,自成体系。
现任古田公会主席是王春斗。留着一脸络腮胡子的王春斗先生在接受来自古田来访者采访时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正是由于这种理念,古田芭里到处绽放着古老民族之花。让人不由想起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古田芭里的同胞们,常回家来看看吧!
(作者:黄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