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图书馆——国家三级公共图书馆 走进古图 全民读书 地方文献 视频点播 特色专题 读者互动

地方文献

本馆公告


经过精心策划、设计,我馆网站于2013年1月正式开通使用,标志着我馆与国际网络接轨,迈进新的阶段!网站内容还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欢迎读者朋友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会予以采纳!

按照省文化厅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实施方案和标准,古田县图书馆自2010年起统一实施对外免费开放。

便民服务

特色文化专题:食用菌文化

特色文化专题:食用菌文化

古田食用菌产业60年变迁记
添加时间:2013-04-18

 

  2009年9月11日,在古田县平湖镇乔洋村,村民林大忠正在自家的冷库里忙着给新鲜茶树菇分类装箱,准备直销广州。今年他家种植的8万袋茶树菇长势喜人,预计可赚6万元左右。乔洋村家家户户都种植茶树菇,今年全村种植3500多万袋,连日来,每天都有几十吨新鲜茶树菇销往深圳、汕头、厦门、泉州等地。 董建鸣 摄

  炎炎夏日,从北方千里迢迢来到古田旅游的王女士,在参观“中国·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时,看到那么多白花花的银耳、竹荪等食用菌产品时甚是惊讶。她怯生生地向一位中年商贩提出“能否卖给我20克?”,商贩楞了一会儿,随手抓起一把银耳送给她,说“送给你吧,现在我们古田县的食用菌产品是论吨卖,克是零头和赠送的计量单位。”而在王女士的印象里,从药材铺里购买银耳时都是以克为单位计算,且价格不菲,所以一下子要20克对她来说已经是“狮子开口”了。

  到去年,古田县食用菌总产量已达到了48万吨(鲜品),以该县现有总人口总数43万人平均计算,人均产量超过一吨。从以“克”为计量单位到以“吨”为计量单位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经过60年发展的辉煌历程。

  一只旅行袋见证从“克”到“吨”的历史

  食用菌自古被称为“山珍”,现在则被誉为“保健食品”,西方国家称之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然而,食用菌虽好,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却难以觅得,它往往需要人们深入深山老林中凭运气艰苦寻采,且数量极其稀少。也正因为如此,银耳等食用菌常被作为宫廷贡品,寻常百姓人家则十分难以见到,即使出现也只是在大药铺里,作为上等名贵药材以“克”为计量单位凭医生的处方才能买到若干,而且只有哪些达官贵人买得起、买得到。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勤劳智慧的古田人民从伐倒的树木上长出野生菌蕈中获得启示,发现了食用菌生长原理,开始尝试用“椴木砍花”的方式人工栽培食用菌,获得了成功。但由于当时的生产是以椴木栽培为主,生产周期长、产量低,难以形成规模生产,而且这种原始的栽培模式,所得的产品数量极为有限,产品依然珍贵无比。一般一户农民一年仅能生产一两百克,而且这些产品主要由国家收购,供出口换取外汇,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所以老百姓想要获得一点银耳产品仍然不易。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卖或买,食用菌产品尤其是银耳以“克”为计量单位已经深入人心。

  在“中国·古田食用菌博物馆”内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70年代中后期,古田农民将自家生产的不足两公斤银耳用一旅行袋装着到北方,然后以克为计量单位售出,赚了1900多元,他用这1900多元回乡建起了一栋房子。为了记住这段幸福的故事,他将这只旅行袋始终珍藏。目前已将旅行袋捐给食用菌博物馆陈列展示,让它向后人诉说那段历史。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给古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收入,而且使那些曾经和燕窝一样珍贵的保健食品走进寻常百姓家,由宫廷贡品普及成为普通家庭餐桌上的家常菜。曾经500克售价达数百上千元的银耳、竹荪,如今不过二三十元。有人评论说,让银耳从高贵的“皇后”摇身变成了平易近人的“村姑”、让平民百姓都能享受到“宫廷贡品”是古田对世人的最大贡献之一。

  一朵香菇铺就43万人民的致富路

  古田县是全省重点库区移民县,为了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工程古田溪水电站建设,该县献出了整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县城,后来又因为国家要建设“七五”重点工程水口水电站和外福铁路,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搬迁。为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古田县委、县政府带领群众立足地方特色,大力发展食用菌经济,通过培育“一朵菇”,立起了支柱产业,有效地走出了一条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创造了引人注目的“古田现象”。

  古田县城东街道极乐村在国家建设古田溪水力发电厂时大片良田被淹没了,全村靠搬迁安置,移民后的农民生产土地严重缺乏。为了克服移民搬迁后人多地少的矛盾,该村家家户户种银耳,目前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银耳生产专业村”。现在该村出现了“地里无闲田、村内无闲人、家中无闲房”的喜人生产局面。全村拥有专用房1000余间,每户农民人均拥有专用房2—3间。银耳生产给极乐村带来了经济的全面繁荣,该村95%农户都盖了新房或旧房改建,摩托车等大件高档的消费品比比皆是,外来务工人员长年驻扎在该村达300多人,人均收入2万元左右。该村的支部书记曾育湘因此而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劳动模范”等殊荣。在古田县,绝大部分的村庄都和极乐村一样,是靠发展食用菌生产走上了致富路,实现了村强民富的繁荣景象。如今一户家庭年生产的食用菌产量就达几吨乃至几十吨,是60年前全国产量的总和。

  一个产业造福全球百万菇农

  经过6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已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全县农村80%以上农户从事食用菌产销活动,直接从事食用菌产业人员达30多万人,食用菌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1/3。

  食用菌产业带动了古田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繁荣,推动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带动了加工、交通、餐饮、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于是,古田县还被联合国定为国际食用菌人才培训基地, 联合国南南合作示范基地协作网成员。近年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农民纷纷到古田县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以及邀请古田县食用菌技术人员、能手到全国各地传经送宝,并吸引了日本、美国以及欧洲、非洲、大洋洲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据统计,近40年来,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到古田学习食用菌生产技术的菇农、以及古田的种菇能手、技术员到全国各地传授技术所培训的农民超百万人,所创造的直接产值超千亿元,食用菌产业已成为目前全国各地农村脱贫致富的最主要最广泛最适合农村的支柱产业,它既促进了农村的繁荣,也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

  一个决策推进食用菌生产大县迈向强县

  从“椴木砍花”的草根故事里走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古田县成为了全国食用菌生产大县。近年来,古田县进一步把食用菌产业确立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加以培植发展,全面实施“基地、工厂化,品牌化和科技兴菌”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了食用菌产业化进程,加快了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提出要从食用菌生产大县迈向食用菌生产强县、把古田“中国食用菌之乡”建成“中国食用菌之都”的发展目标,加大科技开发力度,走科技兴菌发展道路,以确保食用菌产业长盛不衰,在群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年初,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又在古田县成立,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结合生产发展实际,进行银耳相关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进银耳产品和食用菌产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力求在食用菌相关标准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以全面提升食用菌产业的规模水平;至目前该县已研究开发出36个菌类,菌类生产开发居国内领先水平,逐步形成了“主栽品种规模不断扩大,珍稀菌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同时还组织开展了一批重点技术科研攻关,确保了全县食用菌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实现了“三大转变”,即从重生产向市场转变,从粗放型向精深加工型转变,从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实现了产业升级,使该县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全、科技实力最强、营销网络最广、批发市场最大、辐射示范功能最优的食用菌强县。(杜新华)

友情链接: 福建省文化厅 |海西文化信息网 |BT盒子 |政府信息公开 |福建省图书馆 |共享工程采编发平台 |福建古籍保护 |图书馆工会 |图书馆学会 |电子期刊 |电子图书 |玉田在线 |中国国家图书馆

版权所有 福建省古田县图书馆 | Copyright ©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闽ICP备17012068号 1024*768显示最佳
2013年1月至今访问量总计: 人次